景泰藍,起源于元朝時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間,因當時釉料顏色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之所以被命名為“景泰藍”,那是因為在明朝景泰皇帝時期工藝達到成熟,并深得皇帝喜愛。因此,它也是中國萬千非遺藝術品中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作為北京傳統工藝美術,景泰藍在700年的發展史上,位列“四大名旦”和“燕京八絕”工藝之一。
景泰藍其實一開始不叫景泰藍,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銅胎掐絲琺瑯”,簡稱“琺藍”,也可以叫“嵌琺藍”。顧名思義制作時先用紫銅作胎,制成造型,再用銅絲掐成各種花紋,中間填充琺瑯釉,經燒制、磨光、鍍金等工序制成。
本文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景泰藍的發展歷史,直觀感受有著當今第一國禮美譽的這項非遺絕技。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作品《鶴龜鼎》
01 起源——元代
關于景泰藍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人說是從唐朝開始就有,但是大部分人傾向于元代時期。忽必烈西征,從西亞、阿拉伯帶回來大批的能工巧匠,專門用于為貴族制作高奢美麗的豪華版日用品。這種日用品就是最初的景泰藍,只是那時候還是叫做“銅胎掐絲琺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作品《十二生肖大吉熏》
02 實物多樣——明朝宣德年間
元代滅亡后,這一工藝流向了民間。在明宣德年間,實物逐漸多了起來,并且工藝的風格也逐漸成熟,技藝已經達到了精湛的地步。此時的景泰藍,品種豐富,大多以圓器型為主,包括:瓶、盤、碗、爐,后期還出現了鼎一類的品種。顏色多半以藍綠為主,有天空藍釉,淺綠釉,還有血紅釉,花樣繁復,華麗多姿,精致優美。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作品《神鹿瓶鞍》
03 突破形制顏色——明朝景泰年間
景泰年間,景泰藍的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品種上面也日趨實用化,不僅形狀多了方形,而且還出現了花盆、燈、壺等多種形狀,瓷器上的題材也豐富了起來,不僅有代表祥瑞的圖案,還有佛家文化和道教知識,顏色上也出現了葡萄紫釉和玫瑰色釉,純凈光亮,特別漂亮。這一時期是景泰藍工藝的鼎盛時期,后世難以超越。
04 宮廷標準定制——康熙年間
在康熙十九年,開設了專門制作景泰藍的機構——琺瑯作,這是歷史上推動景泰藍發展的一個重大的事件。此時的景泰藍工釉料多以進口為主,后期因為成本問題,我國開始自制。顏色多了以后,這一工藝也暴露出了填色不純的缺點,但是在以藍色為基底,填充其他顏色的這一研究上,也收獲過非常豐富多彩的品種。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作品《三鶴爐》
05 新的時尚——乾隆年間
這一時期的景泰藍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此時的釉色得到進一步的擴大,已經出現了不同特點的黃色。并且在瓷器上的顏色搭配上面,也有了更大膽的實驗。通過不同釉色的搭配,出現了多款獨特靚麗的珍品,這一時期的景泰藍有著非常明顯的乾隆年間風格。
06 素養品格提升——新中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之后,景泰藍制作人員對景泰藍的制作技術和造型工藝進行了針對性的保護和提升,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許多造型精美、制作工藝精湛的景泰藍工藝品被選為國禮,受到了各個國家的好評。1998年,莫斯科建市850周年,北京市政府送給莫斯科市的禮物就是一對景泰藍大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作品《鼎盛中國》
07 第一國禮重器——輝煌新時代
在新時代里,景泰藍工藝不斷朝著工藝品和實用品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更是多次作為國元首饋贈贈予外國首腦和聯合國總部。從“新中國第一份國禮”《歌頌和平圓盤》到中國政府贈與世界經濟論壇的國禮《四面方尊》;從國家領導人親自解讀的聯合國國禮《盛世歡歌》,到《和平歡歌》作為國禮贈予大閱兵觀禮的30國元首等,精彩呈現了新中國以來景泰藍藝術的最高成就,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力量,成為當之無愧的“大國邦交的國禮重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
劉永森,男,漢族,籍貫河北,1938年生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技師。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金世權學習和傳承景泰藍技藝,至今已有60余載。歷任北京市工藝美術廠景泰藍、玉器、花絲、國畫等車間主任,副廠長,北京華藝景泰藍廠廠長。
自1954年開始學習景泰藍制作技藝,是著名中國工藝美術家金世權先生高徒。精于清乾隆時期景泰藍、玉器、金銀、珠寶、花絲鑲嵌、內畫等工藝的設計制作,是中國極少數橫跨數個工藝領域的大師之一。特別是玉器與景泰藍的巧妙結合,詮釋了對景泰藍工藝的傳承與創新。